太平天国的萧朝贵真的死在长沙的南门口吗?
萧朝贵(约1820—1852年),客家人,生于清嘉庆末年,广西武宣罗渌垌人。金田起义的核心领导人之一,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重要领袖,官封西王。他在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的地位颇高,位居洪秀全、杨秀清之下,冯云山、韦昌辉、石达开之上。
太平军占领了湖南道州后,发布了《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》等讨伐清王朝的3篇檄文。在反清思想的大力宣传下,湘南的穷苦农民、手工业者以及天地会众,纷纷参加了太平军。据称,当时主动参军的人数日以千计。因此,太平军很快就从出广西时的五六千战斗人员,一下子增加到2万余人。
于是,太平军整装待发,企图攻入湖南的首府长沙城。太平军由西王萧朝贵领头,十分骁勇,在城郊的石马铺就将驻防军西安镇总兵福成等全军2000余人全部歼灭。很快地,大军就来到了长沙城的南门之下。
太平军在碧湘街等处架设炮台轰城,迅速占据南门、小西门外民房为垒,围攻长沙。清兵将惊惶不已,湖南提督鲍起豹甚至把城隍庙中的泥塑神像放在南门城楼上,求神拜佛,以求自保。
1852年9月12日,萧朝贵在长沙南门外率兵打仗时,被魁星楼所设重炮击伤,有一种说法是,炮弹正好打在了萧朝贵的胸膛上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城上的铅子打入太平军铜炮炮眼,铜炮顿时炸裂,误伤了正好站在铜炮旁边的萧朝贵。总之,萧朝贵受到了重伤,并于次月初因伤重不治而去世。
现在,长沙城仍设有“萧朝贵阵亡处”这一地点,以纪念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革命领军人物,“萧朝贵阵亡处”就在长沙古城墙的东南门下,现在重修的“天心阁”附近。